首页 > 专题建设 > 新常态新思考 > 民生幸福

勇于直面农村变化“新常态”

时间:2015-03-06       浏览次数:       来源:2015-02-27新华每日电讯       [ 字号: ]

刘婧宇

  春节期间,一篇题为《博士春节返乡笔记》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发了关于农村发展的大讨论。对此,新华社长期跑三农的老记者发表文章认为,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是不恰当的,“不能就农村谈农村”。(2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怀有一种乡愁情结,但在我看来,乡愁应该是对故土的深沉眷恋,而不是对家乡之变一味地抵触,更不应该因为不适应家乡的变化而“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些人仅仅通过春节几天观察就匆匆下结论,即便部分真实也难掩总体偏执。毕竟,如今农村正变得越来越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如果故乡原来真的是舒适悠闲的田园牧歌,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背井离乡去外面打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放弃原本熟悉的生活模式而到外面去闯荡,往往都是因为故乡不够美好。正因如此,如果一些人在外面见识了现代城市生活之后,春节一回乡就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审视家乡的变化,甚至认为是改革开放导致了故乡的衰败,这种变味的“乡愁”多少透着一股自私的味道;如果一些人是因为“大城市融不进、小城镇回不来”而心生感慨,那恐怕更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世界不断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只有积极地拥抱变化、制造变化,才会有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替,任何事物也只有在变化中才能进步。

  当然,“返乡笔记”确实反映了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它们是发展带来的,也需要继续用发展来解决。任何自怨自艾、迷恋过去,实际上是在借用“乡愁”麻醉自己,逃避真问题。诚然,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城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跑”,已经充分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红利,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很多乡村还无法从改革成果中分到足够的红利。

  如果将发展中的农村比作一辆正疾驰的汽车,那么,它现在已驶到新型城镇化的高速路上。这条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的路,只能随着历史大势往前走,任何犹豫迟疑都将影响小康社会的实现。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能做的是统筹规划城乡发展,让城市反哺农村,让农村快步追上。

  如今,从各大企业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到农民工选择短途就近打工,再到大学生回乡创业,都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趋势。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正视农村的发展,以力所能及的努力为故乡的进步添砖加瓦,这才是返乡人的理性选择。我们应为那些正在默默努力使乡村变得更好的人“点赞”。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毕竟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底色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这条路注定不会一路坦途。面对城乡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党校版权所有 党校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