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新常态”看“民生新常态”
时间:2015-03-06 浏览次数: 来源: 2014-12-16上海金融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冯海宁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事实上,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下一年度经济工作的“指南针”,因而备受各界关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看点,除了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要求和任务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系统阐述,成为不同于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另一大亮点。
尽管这次是经济会议,主要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但在笔者看来,从中处处能看到“民生新常态”的痕迹。比如,会议从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其实每个方面都多多少少涉及民生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发现,“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工作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密切。
比如,从消费需求角度来看,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这一判断意味着,今后从消费角度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还会围绕“个性化、多样化”让消费服务升级。我们要意识到,消费不只是经济议题,也是民生议题之一,因为谁都离不开消费。
又如,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这一判断表明,今后公众不仅会享用到更便捷的基础设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很多“新”东西,让百姓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等与时俱进,让民生适应新趋势。
再如,从资源环境约束角度来看,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很显然,这是公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今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将会加速淘汰,环境改善与资源节约将成为“新常态”,污染带来的民生之痛将得到有效治理。此外,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等方面,看似经济范畴的问题,实际也与民生有一定关联性。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如此精准、全面的判断,令人振奋。当我们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就会逐渐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民生新常态”。
这次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也与民生问题有关联。“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意味着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有保障。“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能引导公众创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仅是解决农民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则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实际上是缩小人与人的差距。尤其是第五大任务“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显然是直接解决民生问题。无论是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等要求,还是明确“精准脱贫”,都说明民生与经济工作有很强的关联性,而且“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民生改善工作,也与往年有所区别,似乎更强调精准、公平和制度。
笔者以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绝不是一种经济概念,而是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具有丰富内涵和前瞻性。有关方面、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身处经济社会的每个“经济人”,不仅要领会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更要将之落到实处。因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只是经济议题,也是政治与民生议题。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