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新常态由创新、市场和民生驱动
时间:2015-03-06 浏览次数: 来源: 2014年10月13日财新网 字号:[ 大 中 小 ]
增长的主要目标应由数量转向质量,发展目标比过去更加广泛;政府将告别过去调控宏观经济时相机抉择随时出手的常态
中国决策者提出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该如何理解“新常态”?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思路有三个表现:中高速增长下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常态,真正转向市场推动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新常态,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消费需求拉动投资需求是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在人民大学10月12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4)”上,洪银兴表示,新常态的第一个表现是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由过去的“八九不离十”,到现在的“七上八下”。
他认为,中国现在增长的主要目标应该由数量转向质量,发展目标比过去更加广泛,不止是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可能简单以速度来衡量国家发展水平。
洪银兴说,面对这种状况,一是要利用速度的换挡空间来进行结构调整,达到“腾笼换鸟”的效果,支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二是利用速度换挡的空间来推动科技创新,使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由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从而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第二个表现是宏观调控的新常态。洪银兴认为,过去的模式是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现在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另外,明确了宏观经济的合理区间,也是通货膨胀的下限和失业率上限之间形成了合理区间。
在合理区间内,政府不随意出手调控市场,给市场的自主作用留更大空间。政府将告别过去调控宏观经济时相机抉择随时出手的常态。
洪银兴称,这个新常态能不能贯彻的好,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合理区间,需要注意到中国目前就业弹性比过去有所提高,所以经济增速下降时并没有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还要促进企业的行为转变,改变企业对宏观调控政策的依赖性。
洪银兴认为,新常态第三个表现是经济发展新动力现端倪。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供给的推动力明显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资源环境供给巨减,发展动力必然转向需求拉动。
对经济增长,私人消费比公费消费更为重要,需要培育私人消费。同时,民生改善是培育消费力和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这方面,消费拉动也不排斥投资拉动。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